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54|回复: 2

智能座舱——电子电器架构

[复制链接]

3

主题

2

回帖

31

积分

管理员

积分
31
发表于 2025-8-10 14:53:0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新能源汽车电子电器架构(EE架构)是新能源汽车的“神经中枢”与“大脑骨架”,负责整合车辆所有电子控制单元(ECU)、传感器、执行器、高压部件及通信网络,支撑电动化、智能化、网联化(“三化”)核心功能的实现。相比传统燃油车,新能源汽车EE架构因高压系统引入、智能功能升级(如自动驾驶、智能座舱)和网联需求激增,在复杂度、集成度和灵活性上有本质差异。






3

主题

2

回帖

31

积分

管理员

积分
31
 楼主| 发表于 2025-8-11 10:39:03 | 显示全部楼层
三、行业典型架构案例
1、特斯拉EE架构(中央计算+区域控制) 核心设计:1个中央计算平台(整合自动驾驶FSD芯片、座舱娱乐芯片)+ 3个区域控制器(左/右/前车身),区域控制器负责连接该区域所有传感器和执行器,通过以太网与中央平台通信。   优势:ECU数量从传统的80+减至20+,线束长度减少30%,支持全域OTA(从自动驾驶到空调逻辑)。
2、比亚迪e平台3.0(高压+智能融合) 核心设计:高压域“八合一”电驱(集成度行业领先)+ 智能域(自动驾驶域控制器+DiLink座舱域),支持800V高压快充,架构预留L4自动驾驶算力接口。
四、未来演进趋势
1、超融合架构:中央计算平台进一步整合高压控制、自动驾驶、座舱功能,实现“一脑控全车”;   
2、车云一体化:架构与云端平台深度协同(如自动驾驶数据在车端预处理+云端训练迭代),支持“车云协同计算”;   
3、绿色化设计:采用低功耗芯片(如RISC-V架构)、可回收线束材料,降低电子系统能耗;   4、AI原生架构:内置专用AI加速单元,支持实时动态调整算力分配(如自动驾驶场景复杂时自动提升算力占比)。
新能源汽车EE架构的技术演进,本质是“三化”需求驱动下的“硬件集成+软件重构+网络升级”,其最终目标是让车辆从“机械产品”进化为“可成长的智能终端”。未来,架构的竞争将成为车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(如特斯拉凭借架构优势实现快速OTA迭代),也是新能源汽车技术突破的核心方向。

3

主题

2

回帖

31

积分

管理员

积分
31
 楼主| 发表于 2025-8-11 10:41:42 | 显示全部楼层
一、新能源汽车EE架构的核心特点(与传统燃油车对比)



二、新能源汽车EE架构的关键技术方向
1、架构形态演进:从“分布式”到“中央计算+区域控制” 架构形态的演进是为解决“ECU数量激增导致的通信复杂、算力分散、升级困难”问题,目前行业正经历三级迭代:
①、分布式架构(早期新能源汽车)
特点:按单一功能部署独立ECU(如电池管理系统BMS、电机控制器MCU、自动驾驶感知ECU等),ECU数量可达80-100个,通过CAN/LIN总线连接。   
问题:通信效率低(总线负载率高)、硬件冗余严重、软件升级需逐个ECU操作(难以支持OTA)。   
典型案例:早期纯电动车(如2015年前的车型)。
②、域控制器架构(当前主流)
特点:按“功能域”整合ECU,将功能关联的ECU合并为域控制器(Domain Controller),减少ECU数量至30-50个。
常见域划分包括:动力域控制器:整合BMS、MCU、整车控制器VCU,负责高压动力控制;
智能驾驶域控制器:整合感知(摄像头、激光雷达)、决策(自动驾驶算法)、控制(转向/刹车执行),支撑L2-L3级自动驾驶;   
智能座舱域控制器:整合车载信息娱乐、仪表、HUD,实现多屏交互、语音控制;   
车身域控制器:整合灯光、门锁、空调等车身功能。   
优势:减少通信节点,提升域内协同效率,支持域内OTA。   
典型案例:小鹏P7(智能驾驶域+座舱域+动力域)、大众MEB平台(域控制器架构)。
③、中央计算平台+区域控制器架构(未来趋势)
特点:进一步打破域边界,通过1个“中央计算平台”集中算力(负责跨域决策,如自动驾驶与座舱交互协同),搭配3-4个“区域控制器”(按物理位置划分,如前舱、座舱、后舱),区域控制器负责连接该区域的传感器、执行器并转发数据。   


优势:ECU数量降至10-20个,通信链路简化(减少线束30%以上),算力集中支持更复杂智能功能(如L4自动驾驶),软件可跨域灵活部署。   
典型案例:特斯拉Model 3(中央计算+左/右/前区域控制)、蔚来ET5(第二代EE架构)。



2、高压电子电器架构:
新能源汽车的“高压血管系统”
高压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的特有核心,高压EE架构需解决“安全、高效、可靠”三大问题,其技术核心包括:
①、高压部件集成化设计 高压系统需整合电池包(高压电源)、电机控制器(将直流电转为交流电驱动电机)、OBC充电机(将市电转为高压直流电给电池充电)、DC/DC转换器(将高压转为低压给车载低压设备供电)等核心部件。   趋势:通过“多合一”集成(如比亚迪“八合一”电驱系统,整合电机、MCU、减速器、DC/DC、OBC等)减少部件数量,降低能耗和成本。
②、高压安全技术  新能源汽车高压系统电压通常为300-800V(远超人体安全电压36V),架构设计需强制满足:   绝缘监测:实时监测高压回路与车身的绝缘电阻(如通过BMS内置绝缘传感器),低于阈值时触发断电;   碰撞安全:碰撞信号触发后,高压继电器(如主正/主负继电器)0.5秒内断开,切断高压回路;   防误触设计:高压插头需具备“互锁功能”(插头未插紧时无法上电),维修时需通过专用工具解锁高压回路。


3、通信技术:支撑“数据洪流”的传输网络 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功能(如L4自动驾驶需每秒处理TB级传感器数据)和网联需求(如V2X车路协同),倒逼通信技术从“低带宽总线”向“多协议融合”升级:
①、低压通信总线(基础层) CAN FD:在传统CAN总线基础上提升带宽至8Mbps,满足动力域、车身域中等速率数据传输(如BMS与VCU的实时通信);   LIN:低成本低速总线(19.2kbps),用于控制车窗、座椅等简单执行器,降低成本。
②、高带宽通信(核心层) 车载以太网:支持100Mbps(100BASE-T1)、1Gbps(1000BASE-T1)甚至10Gbps带宽,是智能驾驶域(激光雷达、摄像头数据)和智能座舱(多屏交互)的核心传输介质,延迟可低至微秒级;   5G/V2X:通过5G实现车-云高速通信(支撑OTA、高精地图下载),通过V2X(车-车、车-路通信)实现自动驾驶协同,通信延迟需≤50ms。


4、算力与软件定义:架构的“灵魂”支撑 “软件定义汽车”趋势下,EE架构需从“硬件为中心”转向“算力+软件为中心”:
①、算力集中化 智能驾驶(如激光雷达点云处理)、智能座舱(如多屏渲染)需超高性能芯片支撑,架构需整合“中央算力平台”(如英伟达Orin芯片算力达254TOPS,高通8295座舱芯片支持8K多屏交互),替代分布式ECU的分散算力。
②、软件分层与OTA 架构需支持“硬件抽象层(HAL)+操作系统(如QNX、Linux)+应用层”分层设计,实现“硬件通用化、软件差异化”。例如:   基础软件(如通信协议、安全模块)固化在底层,确保稳定性;   应用软件(如自动驾驶算法、座舱交互逻辑)可通过OTA远程升级(如特斯拉通过OTA新增“加速模式”“自动泊车优化”)。


5、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:架构的“底线”设计


①、功能安全(ISO 26262) 针对电子系统故障可能导致的人身伤害(如自动驾驶误刹车),架构需通过“冗余设计”实现:   传感器冗余:自动驾驶域部署双摄像头、双激光雷达,避免单点故障;   通信冗余:关键控制信号(如刹车指令)通过CAN FD+以太网双路径传输;   算力冗余:中央计算平台采用双芯片,单芯片故障时自动切换。
②、信息安全(ISO/SAE 21434) 针对黑客攻击(如远程控制转向、窃取用户数据),架构需集成:   车载防火墙:隔离高压控制域、自动驾驶域与娱乐域网络;   加密传输:所有OTA升级包、V2X通信数据需通过AES-256加密;   入侵检测:实时监控异常通信(如高频CAN报文攻击),触发时切断网络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一个关于汽车电子的网站

GMT+8, 2025-8-27 02:32 , Processed in 0.082423 second(s), 17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